![]() |
| 舞蹈演员向市民送豆腐 |
![]() |
| 打跳现场 本组图片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孟祝斌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晓婧
10月31日—11月2日,以“扬豆腐文化·品非遗韵味”为主题的2025年呈贡区第六届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通过主舞台文艺汇演、民族巡游、集市音乐会、篝火晚会等多元形式,将600年历史的豆腐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旅创意深度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原创短剧《百年豆腐坊》
演绎传承困境与破局思路
开幕式上,一部由AI生成的动态水墨动画短片《七步场600年豆腐的AI叙事》率先亮相。短片以数字技术复原明代豆腐作坊,配合古琴与流水声,再现了一粒黄豆从筛选、浸泡、磨浆到点卤成型的历程。结尾定格于市民游客齐聚七步场社区品尝豆腐宴的画面,巧妙完成了从古至今的时空串联。
随后的文艺演出紧扣豆腐主题。原创短剧《百年豆腐坊》以豆腐非遗文化为底色,聚焦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创新之争。坚守古法的大哥、一心想打造网红IP的二哥、返乡的小妹,再加上一个俏皮帮工,在豆腐坊里上演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攻防战”。
从“网红打卡”与“匠人匠心”的对立,到“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和解,剧本用幽默对话串联起豆腐手艺的传承困境与破局思路,既还原了七步场豆腐的制作初心,又呼应了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成为本次文化旅游节中接地气又有温度的文化表达。
原创互动舞蹈《豆香传情》,则将豆腐制作工序转化为艺术语言。舞者用灵动的舞姿模拟豆浆倾泻的柔美,配合灯光营造的氤氲雾气,让豆腐制作技艺的灵动跃然眼前。演员们手端热气腾腾的豆腐,分享给现场的市民游客,让大家在看演出的同时,品尝到七步场豆腐的色香味。
长街宴旁踏歌行
彝族巡游互动不停
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5点,一支由10名专业舞蹈演员及社区居民组成的巡游队伍准时出发。伴随着彝族大三弦激昂的旋律,身着传统彝族服饰的舞者从非遗集市启程,沿途与观众、游客及商户互动。市民和游客或拍照留念,或加入队伍一同欢庆。在200米的长街宴边,巡游队伍穿梭跳跃,为用餐的市民游客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我们是省外过来的,觉得他们的衣服很特别,很喜欢。”“今天很热闹,演员们到了固定点位还会跳舞,很有意思。”除了巡游,舞蹈团队还进行3—4次快闪舞蹈,将彝族经典的“跳菜”技艺融入其中。一名母亲笑着说:“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少数民族文化,今天看到这么生动的表演,特别兴奋。”街边的餐饮摊主也乐呵呵地表示,巡游队伍经过时,生意都会格外红火。
随着最后一段音乐结束,演员们手牵手向观众鞠躬致意。但狂欢并未停止——几名热情的市民自发教大家最基本的彝族舞步。欢声笑语中,这场文化盛宴持续到华灯初上。
乐队+八段锦
集市小舞台承包全天惬意
“豆豆奇遇”非遗集市的小舞台堪称全天候的欢乐磁场。10月31日—11月2日每日下午2点,小舞台准时开演,晴天乐队、行走乐队以及歌手李林带来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得市民游客一起哼唱。
更具巧思的是,11月1—2日上午11点,小舞台切换为养生模式。古琴声中,八段锦带练活动让市民游客舒展身心,让奔波于各个摊位的人们得以慢下脚步,在动静之间感受身心松弛的惬意。
演出中,互动环节成为氛围升温的关键。不少市民游客主动上台点歌,晋先生一曲清亮的《成都》唱罢,隔壁摊位的老板放下手中锅铲,跟着旋律打起拍子,引得台下掌声阵阵。这场“即兴点唱+全民合唱”的热闹场景,让小舞台不再是单向的表演空间,而是游客与摊主、艺术与生活双向奔赴的社交场,为集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活力。
昆明打歌队领跳
篝火晚会成了狂欢场
暮色降临,七步场文化广场灯光亮起,一场热力十足的夜宴拉开帷幕。每日下午6点30分,昆明打歌队的身影准时出现在长街宴入口,队员身着彝族盛装,边唱边跳向非遗集市进发。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嘹亮的民族歌谣穿透市井烟火,吸引市民游客加入队伍一同前行。巡游队伍像一条流动的星河,最终汇聚到主舞台前。
随着全场游客齐声倒数,场地中央的篝火应声腾空而起,瞬间将氛围推向高潮。打歌团队拉起游客的手,一个个同心圆在火光中渐渐成型。《目瑙纵歌》的旋律响起,人们踩着“三步一颠”的舞步,裙摆飞扬、笑容绽放,火光将每张脸庞映照得格外温暖。
豆腐宴的醇香、松木燃烧的焦香与空气中的欢声笑语缠绕交织,构成独特的感官记忆。孩子们追着火光奔跑嬉戏,长辈们跟着旋律轻轻摇摆,人们的双手紧紧相握,不分你我。有人跟着打歌团队学习复杂的舞步,虽显笨拙却乐在其中;有人高举手机,镜头里满是跳动的火光与灿烂的笑脸。这场跨越年龄、地域的狂欢,让夜晚的七步场彻底沸腾。直到夜色渐深,火光依旧温暖,歌声依旧悠扬。
3天的活动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豆腐+”模式,七步场将单一的美食体验拓展为集非遗技艺、民俗表演、创意市集、数字互动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IP。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会,既是对600年豆腐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一次对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创新探索。当最后一缕豆香消散在夜色中,七步场又将开启新的文化征程,让古老的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持续绽放光彩。正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勇所说:“石磨转了600年,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匠心。只要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就会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