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区利用闲置空间打造的儿童友好中心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林霞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林霞
位于亚洲花都核心区的斗南街道花田里社区,针对社区治理难点痛点,通过系统规划、需求导向和多元共建,成功将闲置空间转变为功能齐全、服务精准的党群服务阵地,让居民享受到推门即享的便捷服务,实现了从“场地相加”到“功能相融”的质变飞跃。
组织攻坚
“沉睡资源”变“红色堡垒”
面对服务空间有限的问题,花田里社区查阅规划设计图,全面摸清社区闲置用房的位置、面积、结构、产权等信息并建立台账,实现信息“同屏共享”。社区党组织既当“调研员”又当“协调员”,多次对接相关部门,成功解决社区用房调换和产权问题,随后将党群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职能充分下沉,打造“一心多点”服务布局,形成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整合周边资源,结合15分钟生活圈,按“一厅七室”标准规划空间,包括党群综合服务大厅、联席会议室、民情收集室等,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需求导向
“供给清单”变“幸福账单”
盘活空间只是起点,精准服务才是核心。花田里社区依托“居民议事亭”、微信群、智慧治理平台,建立书记、物业经理定期接访制度,通过发放征集表、线上征求会等活动广泛收集居民需求。近年来累计收集“微心愿”200余条,为空间功能规划提供直接参考。
社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源,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站、便民生鲜超市、社区食堂已运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正在招投标。养老服务空间配置食堂、康复设施,开展体检帮扶活动;未成年人活动区设立儿童友好中心,提供阅读、辅导等服务;综合治理平台设置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等功能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共建赋能
“社区独奏”变“社会合唱”
花田里社区拓展党建品牌内涵,利用地理和花卉资源成功申报呈贡区唯一花卉特色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实现从“社区独奏”到“社会合唱”的转变。社区发挥组织优势,链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公益+低偿”等模式吸引服务主体入驻,并组建党员先锋队、普法志愿队等5支队伍。
针对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群体需求,社区打造集饮水、充电、休息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驿站,还增设法律服务站、心理咨询空间等,自成立以来服务近千人次。同时,以“和苗之家”青创空间为核心,创新兼职委员制吸纳高校社团,每月至少开展5场活动,联合举办项目大赛落地8个优秀项目,参与居民1100余人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闭环,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近两年,社区累计盘活多处闲置用房,成功将其转化为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阵地,实现了从“单一办事窗口”到“多样化、亲民化、便民化平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