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数字报 > 2025-10-17 >A06
第13届“书香昆明”好书评选“云南十大好书”系列书评(之九)
扎根边地的新乡土写作(评论)
——评《潘灵作品精选集》
     发布时间:2025-10-17
字体大小
  《潘灵作品精选集》 潘灵/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 徐霞

  《潘灵作品精选集》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丛书中的一部小说集,精选了布依族作家潘灵创作的六篇小说:《泥太阳》《太平有象》《被遗忘的戍者》《奔跑的木头》《神兵天降》《星星索》。这六篇作品,集中展示了潘灵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创作上的特色,它们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思南文学选刊》以及《读者》头条转载过,入选多个选本。其中的四篇(《泥太阳》《太平有象》《被遗忘的戍者》《神兵天降》),还获得过重要文学奖项。

  从事小说创作三十余年,潘灵的写作已自成一格。无论是故事构建、人物塑造,还是艺术手法的选择、作品内在蕴含的表达上,潘灵都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特色。这其中,将边地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审美融合,是潘灵小说能够在当下的文学场域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潘灵作品精选集》中的精彩故事,都发生在,或许也只能发生在云南边地。《奔跑的木头》写了一个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女土司“阿喜”美丽聪慧却下肢瘫痪,背脚“木头”大智若愚,这个“仲家人”奔跑起来像风一样快,他有惊人的力量,一次次维护了彝族土司的家族利益。小说想象与虚构的特征非常明显,读来却又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原因是木头和阿喜的故事发生在本就多奇人奇事的边地,叙事逻辑和情节展开都不会让人感到违和。

  同样,《神兵天降》《被遗忘的戍者》中的故事,也只可能发生在边地。清兵赖小四用自己二十余年的生命为朝廷苦守边境哨所,历经磨难却忠于职守。青丝变白发,赖小四没有等来朝廷的补给,也没有等来外出找粮的同伴,他不知道大清已被推翻了。社会已经发生巨变,千里之遥的边地却悄无声息。小说最后,这位孤独的戍者用自己那根又粗又白的长辫子结束了生命。老兵赖小四生命的传奇性,尤其他最后的自戕,这边地人生令人深思。

  潘灵将自己小说的根,深深扎入他所生活和热爱的云南边地,以一支生花妙笔,审美地表现出边地的外在景观与内在文化韵味。当然,边地世界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悲欢离合与精神向度,无不和边地有着密切关联。《潘灵作品精选集》中的六篇小说,就为读者呈现了生活于边地的形形色色的人,也正是这些不同样貌、不同出生、不同文化背景、上演着不同人生故事的人群,构成了真实和丰饶的边地景观。

  对于边地,潘灵的小说没有沉迷于遥远的山寨故事,以及早已消失的风情与民俗,更没有淡化当下真实的边地民族生活,回避价值判断。他的边地书写是真诚而有温度的,他对边地尤其是边地乡土世界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当下之变,有及时敏锐的捕捉与思考。其中的《泥太阳》,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小说从乡村的物质贫困切入,深入到乡村的精神贫困,提出了“农村精神缺失和重建”的问题。不回避乡村的物质贫困问题,但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重视对二者冲突的表现,这是潘灵面对乡土世界的基本立场与态度,也是他小说的血肉所在。

  可见,潘灵不是以概念化的写作来介入边地乡土世界,恰恰相反,他的创作生动呈现了乡土社会正在经历的发展与进步、撕裂与阵痛,尤为细腻深入地洞察了这个过程中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幽微之变。

  《太平有象》呈现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绿色凝思。小说通过阿嗄和木呷两个彝族青年与小象的关系,即人与动物的关系,深度思考了人与自然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比起单一维度的动物保护立场,潘灵的写作更加深刻地传递出在人与动物良性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既要保护动物,也要保护因此受到损失、承担了生态文明责任的弱势人群的生态立场。小说将生态与乡土两个元素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为新乡土小说写作注入生态之思,也为当下的生态文学写作带去边地乡土世界的丰饶。

  《潘灵作品精选集》中的六篇小说,内在都有自身独特的创造性和审美追求。但它们都能让读者看到边地,尤其是边地乡土世界的立体风景与永不重复的人生故事。这六篇小说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潘灵小说的丰富景观,他对云南大地的无限情思,渴望精神还乡的喟叹,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都于文字中闪现出迷人的光芒。

  

  徐霞,云南大学文学博士,著有《“太阳鸟作家群”简论》《基诺族文学》,在《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等报刊发表论文若干。

  大象文艺周刊投稿邮箱:dxwyz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