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官渡区法院卢旭法官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董建楠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董建楠
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第六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名单,授予90名同志“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其中,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法官卢旭被授予“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卢旭,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法官,先后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云南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取得双硕士学位。多年来,她从刑事审判庭、派出法庭到办公室、审管办、立案庭、民二庭,经过多岗位工作历练,一步步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审判业务专家。
司法为民 不忘初心
卢旭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办理的大多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但在这些“小案”中,她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至今她还记得自己办理的第一件民事案件,那是一件离婚案件,双方需要分割的财产列了几页纸。她认真钻研书籍、查找案例,虚心向前辈学习请教,最终,经过她认真细致的调查,终于摸清了双方的共有财产,并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分割,宣判后双方服判息诉。从那时起,她就牢记师傅教导的一句话:你办的不是案件,是别人的人生。
多年过去了,她收案登记本上的案件已累积到几千件。其中,既有几百元标的“小案”,也有具有代表性的“大案”。例如,她审理了官渡区法院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昆明市托管磨憨后首例国际铁路运输合同纠纷案等,同时也调撤了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矛盾尖锐的民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强化管理 提质增效
卢旭不仅在审判工作方面交出了优异答卷,在负责部门工作期间也取得不俗的成绩。负责审管办工作期间,官渡区法院审管办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审判管理优秀样本;先后两次被云南省高院通报表扬;注重总结审判经验,参与制定与审判有关的制度十余项,负责编撰了《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制度汇编(审判执行卷)》等;官渡区法院因繁简分流工作突出,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负责调研工作期间,官渡区法院获得全国法院系统年度优秀案例分析暨第四届全国青年法官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被云南省高院评为年度调研工作《中国审判案例要览》及《法院年度案例》报送先进单位。
负责司法改革工作期间,草拟了官渡区法院十余项司法改革相关的制度,并负责编撰了《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司改专刊》。此外,她撰写的新闻稿《昆明官渡繁简分流示范从暖心“大白”开始》被人民法院报刊载,被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年度驻滇新闻单位“宣传云南好新闻”优秀奖。
笔耕不辍 屡获佳绩
在繁重的审判任务之余,卢旭始终坚信“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多年来,她撰写的30余篇论文、案例、课题分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作为执笔人之一参与最高人民法院一般性理论调研课题,并顺利结项;作为主执笔人之一,先后4次参与官渡区法院中标的云南省高院重点调研课题,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课题等;参与合著的专著《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的创新探索与实务》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撰写的3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1篇案例获全国法院系统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优秀奖,4篇案例入选昆明市中院精品案例,撰写的《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突出“内外多元”构建“立体对接”纠纷解决体系》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五)》;撰写的论文分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和优秀奖。
24年的审判工作生涯,卢旭一直在不断前进、突破自我。其间,她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嘉奖一次。2020年,成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的首批14名全省审判业务专家之一;2025年,被聘为云南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实务导师。如今,作为一名涉外案件和破产案件的审判法官,她将在新征程奋发前行,努力书写一名基层法官不平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