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时报讯 (全媒体记者 孙文洁) 7月30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发布了2025年“云岭农科十大科技成果示范区”,涵盖种植、农产品加工和生态恢复等多领域创新成果,具有显著引领性、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区,为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服务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一、云豆成果示范区:在澄江市右所镇示范400亩,示范国家登记的蚕豆新品种21个,示范区蚕豆鲜荚产量较非示范区亩增产498.1公斤,增产幅度42.3%。
二、热带亚热带玉米成果示范区:在景洪市勐罕镇示范100亩,培育并审定玉米新品种40余个,其中国审新品种13个,产量超过当地主栽品种5%以上。
三、水稻繁育及全链条机械化生产成果示范区:在开远市大庄乡示范500亩,建有4000平方米现代化育秧工厂,2024年提供超过10万亩的优质秧苗服务。示范区平均亩产744.12公斤,亩增产73.04公斤,增产10.88%。
四、稻菜种子包衣轻简化轮作技术成果示范区:在保山市施甸县示范150亩,苗期可减少用药2—3次,病虫害防效85%以上,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延长农药持效期10天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超过32%。
五、双薯轮作技术成果示范区:应用了双薯轮作技术,在宣威市海岱镇、龙潭镇、热水镇示范300亩,实现山地一年两季粮生产,亩产鲜薯5000公斤以上,增产200公斤。
六、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防控技术成果示范区:主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病原菌抗药性和灾变监测技术、绿色农药防效评估技术和植保无人机用药技术。在会泽县驾车乡示范1020亩,亩化学农药减施4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40%以上。2024年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全省防治472.83万亩次。
七、种养协同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区:制定了稻渔共生技术规范,示范“增碳固氮”施肥模式。在大理市湾桥镇示范600亩,水稻单产提高50%,结合渔业产出,产值4250元/亩。减肥50%、减药15%,氮磷流失减少50%,CH4、N2O等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5%。
八、果园林下中药材种植成果示范区:选用了适宜果园林下和光伏板下种植的药材品种,应用了果药套种模式及光伏板—药材立体种植模式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在玉龙县拉市镇示范500亩。
九、甘蔗新品种和节水抗旱轻简栽培成果示范区:在富宁县新华镇示范100亩,预计甘蔗亩增产1吨以上,3年可繁育甘蔗种苗1800吨。
十、园艺种苗高效繁育和设施栽培技术成果示范区:高效繁育推广蝴蝶兰、大花蕙兰、非洲菊、满天星、洋桔梗、草莓及蓝莓等主要园艺作物优良品种。在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示范1030亩,年繁育种苗4000余万株,推广面积4万余亩,栽培技术年示范推广1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