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吴秋莹 实习生 孟凡莹
11月8日,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0届中美电影节上,中国导演李炳良凭借短片《小旅程》荣获最佳短片单元三等奖。
李炳良是一位集导演、制片人、摄影指导、特效指导于一身的全能电影人。他以独特的韧性、创造力和丰富的文化视角,在《小旅程》中将一个中美重组家庭中孩子们之间的甜蜜故事搬上银幕,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近日,都市时报记者对李炳良进行了专访,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在电影道路上坚韧前行,以及他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
都市时报:你在第20届中美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片单元三等奖,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荣誉对你的意义?
李炳良:非常荣幸能够获奖。这个电影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互相交流、学习。我们的短片《小旅程》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讲述的故事和真实性的肯定。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激动。
都市时报:在《小旅程》的拍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李炳良:拍摄《小旅程》时,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指导两个新人小演员。他们年纪小、经验不足,需要一种特别的方法来引导他们。我花了3个月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信任感和好感,这有助于我在片场更好地掌控局面。在拍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过度指挥或微观管理他们,而是以一种与他们思维方式和语言相一致的方式来指导他们,让他们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
都市时报:你在电影制作方面展示出了超常韧性。这种韧性从何而来,对你的电影事业有何影响?
李炳良:我的韧性来自多年来在电影制作和生活中不断应对各种挑战。无论是解决拍摄现场的问题,还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工作,或是应对意外情况,我都把这些障碍视为创新的机会。这种韧性已经成为我最强大的资产之一,让我在面临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继续前行。
都市时报:你提到自己从小在云南昆明长大,后来又在山东读高中,这些经历对你的电影创作有何影响?
李炳良:这些经历让我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视角和多样化的生活背景。在云南,我深受中国最具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使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表达不同的文化元素。而在山东,我接触到了深厚的儒家文化遗产,这给了我一个机会来诠释中国文化对我的意义。这些经历都使我的故事讲述与众不同。
都市时报:你认为电影的核心是什么?
李炳良:好的故事和真实性。无论是传统的电影制作还是新兴的VR项目,我们都应该致力于讲述引人入胜、真实可信的故事。这是电影人的责任和使命。
都市时报:听说你目前正在参与一个非传统叙事方式的媒体作品创作,能否透露一下具体情况?
李炳良:这个项目是一个关于VR和AI等新兴技术如何推动创意边界的例子。它应用了目前流行的电影技术——虚拟制作来完成,但是在VR环境中实现。故事围绕着一个女孩向月亮表演原始舞蹈的仪式展开。我们使用了虚幻引擎来渲染一个位于湖中央的岛屿全景,舞蹈片段是在绿幕下实时拍摄的,然后摄像机画面会同步合成到VR环境中。观众可以通过转动VR眼镜来触发不同阶段的舞蹈表演,创造一种互动体验。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测试,但我们相信它将会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