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倪红超察看辣椒长势 本版图片/视频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晓婧 杨安迪 |
![]() |
| 倪红超组织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
![]() |
| 倪红超和团队成员商讨工作方案 |
![]() |
| 之五 |
![]() |
![]() |
| 扫码看视频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刘巧红 伏立群 实习生 郑蕊
在云南省禄劝县翠华镇,有一位深受村民爱戴的村书记——倪红超。他有着“双重角色”,既是纳岔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翠华镇强村公司的CEO,在他的带领下,纳岔村正悄然发生变化。村民们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不仅体现在日常的问候中,更体现在每一次他耐心回答问题、解决困难的时刻。
“倪书记,这个工业辣椒我们真的能种好吗?”“收益怎么样?能不能保证我们赚钱?”在纳岔村委会的工业辣椒种植推广培训会上,村民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倪红超却始终保持耐心,一一详细解答。培训会结束后,村民们仍然意犹未尽,围着他继续交流。这种场景,对于倪红超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他深知,作为村里的“领头羊”,自己必须时刻保持与村民的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大学毕业返乡
青春献给乡村
倪红超的故事,是一段关于青春、梦想与奉献的故事。2009年,大学毕业的他原本可以留在城市,成为一名工作稳定的英语教师。然而,他心中却有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父母特别反对,他们觉得我好不容易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怎么又回来了?”倪红超回忆起当时的决定,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学到的知识和新事物带回农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反对,倪红超没有退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回到家乡者广村,担任村副主任的职务。从此,他开始了扎根乡村、服务村民的漫漫征程。
14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倪红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他从村副主任一步步成长为村党总支书记,再到翠华镇强村公司的CEO,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他对于乡村的深情厚谊和无私奉献。
深耕细作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纳岔村的党总支书记,倪红超深知,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必须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和尝试。
“有一次去隔壁村,看到有人种了工业辣椒,收益不错。”倪红超说起初次接触工业辣椒的情景,记忆犹新,“我当时就想,我们村能不能也试试呢?”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倪红超开始了深入调研。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工业辣椒的种植技术、市场前景以及收益情况。他还前往楚雄双柏县进行实地考察,与已经种植工业辣椒的村民交流经验。在充分了解了工业辣椒的种植优势和潜在风险后,他决定在纳岔村推广这一产业。
然而,推广新产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村民们对于新事物总是充满疑虑和担忧。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倪红超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推广培训会,邀请专家来村里讲解工业辣椒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他还亲自与收购商沟通谈判,为村民们争取最大的利益保障。
“目前还在沟通谈判中,我想让收购商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收购价格要根据市场价浮动,最后还需要给老百姓一个保底收购价。”倪红超说,“我在中间做担保,这样双方都能放心。”在倪红超的不懈努力下,工业辣椒种植项目基本已经敲定。
同时,作为翠华镇强村公司的CEO,倪红超还肩负着整合全镇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任。立足于翠华铁索桥、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周恩来路居暨干部团驻地旧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强村公司完善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培育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引进党政团队、研学团队等到翠华镇开展活动,有力带动餐饮、住宿的同时,拓宽农特产品的外销渠道,切实将人流量转化为资金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翠华镇乡村全面振兴。
翠华镇商贸中心就是整合资源的一个典范。由翠华村、星庒村、兴隆村3个村委会集体资金建设而成的商贸中心是强村公司的办公所在地,也是强村公司运营的第一个产业。“我们通过招商,已经租出去了很多商铺,一楼是当地最大的商超,楼上就是为红色教育培训品牌配套的酒店。”倪红超介绍着强村公司的运营情况,“我们公司还有餐饮、营地、沃柑基地等。”
在倪红超的带领下,强村公司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还推动了当地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品牌的培育、研学团队的引进等活动,有力带动了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特产品的外销渠道。
为了汲取红色旅游经验,倪红超带着团队前往井冈山实地学习。在倪红超和团队的努力下,强村公司成立短短5个月的时间,共带动收益201.6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益38万余元。
愧疚与遗憾
但从未后悔
在倪红超的工作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他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尊重,走在路上总会有村民主动与他打招呼、聊天。这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让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然而,他也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由于工作繁忙,他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出差在外。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想起家人的笑脸和温暖的拥抱,心中充满了愧疚和遗憾。
“我知道我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了。”倪红超的声音有些低沉,“但是看着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对于未来,倪红超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他计划继续深化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他希望通过这些项目让游客们能够亲身体验到乡村的魅力,感受到翠华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还会不断地开发旅游体验项目,比如让游客自己去老百姓家换取食材,然后自己动手在红军食堂里制作红军餐。”倪红超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我们还将对一些营地进行改造完善,修建驿站,让游客体验旅居生活。我们还计划将其他乡、镇的旅游资源引进翠华镇,打造涵盖整个禄劝县的旅游路线。”
倪红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新农人”——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更有着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我不后悔。”看着眼前的群山和土地,倪红超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