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数字报 > 2024-09-18 >A02
时评
“话丑理正”的方式不值得提倡
     发布时间:2024-09-18
字体大小

  

  近日,云南师范大学新生入学仪式上的几段讲话因直白谈性教育,在网上引发持续争议。一部分网友表示“话糙理不糙”,另一部分觉得这样直白的大大方方的教育没什么不好,甚至更具有教育现实性。

  大学是追求知识的殿堂,是探讨未知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对于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要有更多的宽容和可发挥的空间。从网民的反馈看,同意老师这样表达的意见压倒了反对者的声音,师者如父母,“话丑理正”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敬意。对此,笔者也想谈点不同看法。

  从内容上看,是提醒大学新生如何对待恋爱、性、自律等问题,没有什么新鲜或深刻的道理,但与传统励志性的大学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讲话相比,很接地气,有针对性,自然得到了网民的点赞。争议点在于语言。“男生不买,女生不卖,同一时段,从一而终,尽量正常,不要变态。”“第一你要向上,第二你要长大,第三你要真学,你不是来打酱油的……更不只是来约会约×躺平摆烂的。”这样的语言确实令人惊讶,甚至有点让人心惊胆战,因为即使在网络上,也难以看到这样的语言。在严肃的大学课堂是否非要用这种词语,不用这种词语是不是就达不到效果,又或者,用这种词语就会起到好效果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话丑理正”虽然是种方式,但针对的对象是需要重锤才会响的鼓,是顽固不化的人。对于才从高中走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不适合“如雷贯耳”的方式。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子心灵,长期的滴灌式教诲使其树立正确三观,一直是百年树人的基本常识。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是师范类大学的专业素质,劈头盖脸、雷电交加的第一课,让学子们看到的最多是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和社会性的焦虑。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的是修养、教养、风气、时尚,时刻传达着使用者以及所属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文化,如诗人歌德所说:“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越是优美的语言,就越能深入人心,不是越粗糙、粗俗越能表达心意。简朴直白的语言不等同于粗俗丑陋,保护语言的优美高雅是一个历史任务,高校更应该有这样的自觉自律。语言的表达分场合、分对象,面向自己的学生,又是在讲台上,还是用点优美文雅的词更好。

  难听的话语往往会伤害他人的感情,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即使道理是正确的,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抵触,使得对方难以真正接受这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话丑”则违背了这一原则。在教书育人的师范大学更不需要靠粗俗之语赢得喝彩,在大学里更不需要虎狼之词,这是缺乏沟通技巧的表现。另外,高高在上,没有平等对话的语境,可能会是部分老师的职业病,训斥之下,容易生出逆反心理,当人们听到难听的话时,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言语的攻击性上,而忽略了其中的道理。这样一来,原本可以通过良好沟通解决的问题,却因为表达方式不当而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

  实事求是地说,云南师范大学的这堂课也没有多大的危害,只是因为网络的发达,过去只限于校园内和课堂中的内容也出现在了公众平台上,成为一个社会公众话题,引起争议,是正常现象,当事人要有心里准备,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甚至强大的心理。雷人话语是很多人出位的方式,相信这位老师不会是因为想要出位露脸,才用难听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