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人员介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使用步骤 |
![]() |
老年人在“幸福食堂”用餐 本版图片 供图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佟薇 通讯员 杨爽
点一点手机就能了解身边的养老服务,出门不到15分钟便能享受爱心老年餐食,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周周不重样……五华区民政局上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以科技为引擎,整合多方养老资源,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并策划了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此外,五华区打造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到幸福、便捷的晚年生活。
平台分为市民版
机构版和民政版三个模版
随着科技发展,智慧养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五华区综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市民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五华颐养”,便可轻松访问该平台,享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平台集合“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幸福食堂”“上门服务”“高龄津贴”等多项功能,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养老资讯。该平台可实现老人点单、机构接单、服务人员上单的线上模式,有效整合了养老资源。
在机构养老方面,平台开发了养老机构床位管理系统,将床位申请、预约、登记、服务等核心业务纳入线上平台统一管理,并实时呈现机构情况介绍和床位动态数据。
在社区养老方面,4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平台进行档案管理、活动管理、资讯管理、服务计划与总结等,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年度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居家养老作为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商库,整合了符合准入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品。老年人只需实名注册平台账号,便可购买所需服务。平台对养老服务产品进行全流程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并生成电子服务档案,方便老年人随时查阅。
为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安全性,五华区还配备了专席服务人员,开通24小时免费热线电话服务。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可通过政府配备的SOS救助设备实现“一键呼叫”平台应急响应,确保老人的生活困难有人管、实际需求有人帮、生存状况有人看。
此外,五华区还完成了2000户困难老人能力及需求评估、300户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并通过平台服务质量流程跟踪体系,开展了300次困难老人居家上门服务,实现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频次的全面提升。
平台分为市民版、机构版和民政版三个模版,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实现“幸福食堂”广泛覆盖
为解决一些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五华区各街道成立了工作专班,与社区建设一体推进。“截至目前,五华区龙翔、西翥、华山、红云、丰宁、护国等10个街道的多个社区已建设“幸福食堂”,餐厅布局、餐具配备,全部经过适老化评估。”五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碗长者饭,温暖老人心。五华区以助餐为突破口,助力养老大民生,通过丰富运营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幸福食堂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实现老年助餐扩面增量、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精心规划打造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五华区户籍人口已达114.3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3%,共计17.19万人。面对这一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态势,五华区迅速响应,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为实现老年人服务的便捷性,五华区精心规划并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全区范围内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老年活动室31个、老年幸福食堂16个,实现街道养老服务设施的全覆盖。老年人只需步行15分钟,即可抵达最近的养老服务设施,享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五华区共有养老机构18家,提供床位数3892张,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选择。同时,五华区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有效整合医疗、养老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养老服务。
五华区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为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通过重建五华区敬老院(失能照护中心)、建设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等,全面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
此外,五华区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制定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引进先进养老企业参与管理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理疗、娱乐活动、文化生活等多元化服务,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五华区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五华区将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努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