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数字报 > 2024-05-20 >A12
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云南赛区复赛举行
昆明代表队摘金夺银
     发布时间:2024-05-20
字体大小


  昆三中参赛学生向参观的学生家长介绍系统 本组图片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毅


  昆一中参赛队员


  昆明理工大学代表队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毅

  5月18日,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云南赛区复赛在云南省科技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州市的代表队展开激烈角逐,昆明代表队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昆明学子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科学素养,在各自的命题中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全国共设32个分赛区,其中云南赛区比赛由云南省科协主办、云南省科技馆承办。

  本届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创意作品”单元以“人机协作”(大学组)及“未来校园”(中学组)命题,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普创意系统模型设计;“科普实验”单元以“未来太空车”为主题,突出任务驱动型活动。全省共收到参赛作品731件,其中,“未来太空车”作品 570件、“人机协作”大学组作品 56件、“未来校园”中学组作品105件。

  近200支队伍申报参赛

  7支队伍代表昆明市出战

  昆明市首次参加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云南省赛,市科协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辖区内学校申报,学校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新意识很强,最终有近200支队伍申报参赛。经过专家评审,市科协择优推荐了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市第三中学、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安宁市昆钢第一中学的7支队伍参与比赛。

  在中学组的比赛中,昆明代表队的同学紧扣“未来校园”命题,发挥想象,设计出一幅幅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校园蓝图。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科学知识,将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等理念融入校园设计中,展现了对教育行业未来的美好憧憬。

  来自昆明市第一中学的赵杨磊、叶钰亭、周俊宇在调研了昆明多家图书馆后,发现现有的图书借还系统存在诸多不便之处。于是,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未来书海领航员》的自动借还书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动识别和借还,读者只需将图书放置在指定区域,系统便能自动完成借还操作,并实时更新图书库存信息。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图书借还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为读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

  赵杨磊表示,为了设计这套系统,他们耗时7个月,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探讨改进,分工合作,所有部件均由他们亲手建模之后3D打印、激光切割,所有软件系统均由团队编程打造。“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这套系统,将RFID模块换成更智能的视觉系统,如果有可能,我们想看到它实地运用于昆明市各校园图书馆。”

  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的马紫涵、梅雪、王雨晨充分调研了当前食堂运营的痛点和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设计的《食堂智能管理系统》获得了其他参赛人员和家长们的高度评价。该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流程,实现了食堂运营的高效化、便捷化和个性化。

  在大学组的比赛中,昆明代表队的同学紧扣“人机协作”命题,深入探索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关系。他们应用编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云南民族大学《拾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预防与训练》、昆明理工大学《智慧社区睡眠风险监测系统》,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为人机协作助力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昆明学生展现创新风采

  来自昆明市第一中学的带队老师杨蓉,曾被评为国家高级科技辅导员,是昆一中创新机器人实验室总教练,指导的学生每年都在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她表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蓉从事科普教育工作22年,可以说一路见证了昆明市科普教育的飞速发展。她说:“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到省级、市级层面对科普事业的关心领导,再到校级层面大力开展活动,昆明市的科普教育氛围浓厚,昆明市科协积极作为,创设了许多平台,为科普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

  杨蓉感慨:“在昆明,有一大群和我一样热爱科普教育事业的人,不断点亮众多学子内心的科技创新梦想。”

  得益于昆明市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此次比赛中,昆明代表队的学子以独特视角和深邃思考,提交了众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的优秀作品,展现了昆明学子的创新风采,他们的作品中既有针对日常生活小问题的巧妙改进,也有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探索。杨蓉说:“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昆明学子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更展现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神。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通过展示作品、阐述思路、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未来,昆明将继续加强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创平台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