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数字报 > 2024-04-10 >A08
王宣明:从冰城到春城 从公务员到舞者
     发布时间:2024-04-10
字体大小




  王宣明和搭档将舞蹈带到不同场合 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视频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何梦捷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他的脚步轻快而有力,神情专注且快乐……跳舞时的王宣明,眼里闪烁着对艺术的热爱。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编剧——王宣明用他的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东北“冰城”哈尔滨来到西南“春城”昆明,他编写着追逐创业梦的剧本。

  结缘昆明 追梦昆明

  2015年,22岁的王宣明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系,他并未选择在体育领域深耕,而是踏入公务员行列,成为一名司法警察,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然而,王宣明内心的舞台远不止于此,2017年,一次昆明之旅,让王宣明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工作,远离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收入,追随内心召唤,定居昆明,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

  来到昆明后,他在一次社交活动中无意间接触了salsa舞,这是一种源自古巴的舞蹈,节奏感强烈,舞步热情奔放,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舞蹈瞬间点燃了王宣明的热情,他决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salsa舞者,还要将这种舞蹈传播给更多人。

  凭借在体育竞技中培养出的坚韧不拔,王宣明很快在salsa舞领域崭露头角。这期间,为了专注于学习和教授salsa舞,他和合伙人许晔成立了舞蹈工作室,并不断探索和融合不同舞蹈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舞蹈风格。“当时只是为了玩,能有个自己跳舞的场所,但没想到房租、水电成本很高,较为小众的舞种学习的人并不多,于是我们决定加入更多舞种,慢慢地就变成了综合型舞蹈工作室。”王宣明说。

  创业受阻 用舞充电

  与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王宣明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租用场地是违法建筑毫不知情,工作室开了不到半年就被迫拆迁,连房租和押金都没有退回。当时,舞蹈工作室几乎花光了他们的积蓄,他一度曾想放弃。“遇到很多零基础的学员,看着他们从身体不协调到整个人气质提升,因为舞蹈变得十分自信,这就是舞蹈存在的意义,这也让我下定决心继续把舞蹈工作室办好。”王宣明说。

  于是,王宣明和许晔不得不背负欠款重新寻找场地。“资金十分短缺,压力很大,我每天就只吃一顿饭,后来找到新场地只敢租一半,有200平方米左右。”王宣明说,当时,他和许晔与一名舞蹈老师,每天下午都坐在前台,眼巴巴地看着门口,希望有人来上课。最开始只有一两名学员,为了带动上课气氛,他还会配合舞蹈老师陪着学员上课。“每次遇到困难,我就去跳舞,有时候从晚上10点跳到凌晨两三点都不休息,所有焦虑都得到缓解,跳完又充满动力去面对和解决困难。”

  创业之旅 舞步不停

  经过1年的用心经营,再加上舞蹈老师资质过硬,工作室的情况日渐好转,面积也从200平方米扩大到450平方米。王宣明介绍:“工作室招聘的老师水平都较为出众,比如吸纳广州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优秀舞者加入教学团队,这也让工作室在业界保持了很好的口碑,经营情况就自然而然有了好转。”如今,工作室内已开设10种课程,除了芭蕾、爵士、古典、室内蹦极等,还有kpop、salsa、bachata、kizomba小众舞种,舞蹈老师共17名,学生累计600名,其中,长期学员将近200名。

  随着工作室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活动、舞会、商演的业务也随之增加,王宣明和许晔又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承接演艺活动,这时的工作室不仅吸引了众多舞蹈爱好者,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而王宣明的身份也已不仅仅是一名舞者。“线下活动主要由他负责,他带领一支支充满激情的团队,将舞蹈艺术带入更多场合,从私人派对到公共庆典,从商业活动到国际交流,他们的演出总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许晔说道。2023年,工作室自发举办了“云南旅游舞蹈节”,来自全国的200余名舞蹈爱好者参与了舞技的切磋交流。“当时,整个舞蹈工作室都挤满了人,这些素未谋面的人能信任我们,让我特别感动,因为舞蹈这根纽带把我们聚在一起,这太有意义了。”王宣明说。

  从22岁到30岁,王宣明在8年的时间里转变了多种角色,从体育生到公务员,再到舞者和创业者,他的人生轨迹犹如一场精彩的舞蹈,每一个转身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在昆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王宣明的创业之旅仍在继续,而他的舞步,也将永远热情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