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报数字报 > 2024-04-10 >A02
时评
泼水节上谁还没有点“坏心思” 介意者慎入
     发布时间:2024-04-10
字体大小

  今天起,一年一度的泼水狂欢节开始了。前几天,景洪市泼水节办公室发出通告称:提倡珍惜水源、节约用水、文明泼水。应按照民族的传统习俗,用树叶或用手轻轻泼洒,以示节日的祝福。禁止用脏水、污水和夹带有石头、玻璃、泥沙、致痒物的水泼人;禁止向执勤民警、工作人员、摄影人员、采访记者、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泼水;严禁以泼水为名侮辱调戏妇女;等等。与往年一样,政府部门每年都发出通告,立规在前,要求文明过节,文明泼水。

  “用树叶或用手轻轻泼洒,以示节日的祝福”这样的倡议,作为政府部门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泼水节上泼给他人更多的水,让其湿身,甚至被水浇个“透心凉”,这点“坏心思”相信多数参与者都怀有,这是人性,是泼水节的快乐源头。泼水节其实就是一种比赛,比谁能泼给对手更多的水,如任何一种运动娱乐项目一样,在争强好胜中将他人淋透,彼此获得身心的愉悦。所以,怕湿身者,怕受到水攻击的人,最好不要参加泼水节。

  回想起去年的泼水节,因为一个孤零零的女孩子被一群人“围攻”泼水的视频,“泼水节”被一些网民污蔑为“流氓节”,引发了网络上的一场大争论。当事女子小黄因为生理原因,专门在衣服外穿了雨衣,不想身体被过分淋湿受寒,而又能体验“泼水节”,结果“落单”后受到很多人围着泼水。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生受到一群手持巨大水枪和大水桶的人群围攻,看起来似乎令人不安。部分网民怜香惜玉之情涌上心头,英雄救美之行变成了对云南泼水节的声讨,确实有点“玩不起”式的搞笑。

  这是去年泼水节上引发的舆情,想提醒每一位要参加今年泼水节的人,正常情况下,还会遇上这样的情况:多数人都怀有将你泼成一个“落汤鸡”的“坏心思”,如果没有接受湿身的心理准备,最好远离泼水节。泼水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打水仗”,胜利者就是将对手浇得更透湿,“失败者”就是被他人淋得“生无可恋”,在互相泼水的刺激中,人们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如果没有将他人淋得透湿的欲望,就不可能获得泼水节的兴奋和乐趣。参加泼水节,就意味着认可被别人泼水的权利,承认互相泼水的游戏规则。想体验泼水节的全民狂欢气氛,又要装淑女或绅士造型走在“枪林弹雨”中,就不能怪他人“枪下不认人了”。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能在云南享受到的深度旅游体验。泼水节是民族节日,有着鲜明的全民狂欢特色,能让人更加放飞自我,敞开胸怀,表达自己的喜好,于是,在这样的节日上,“越美的姑娘越被泼水”“穿得越少越被泼水”“衣服越干越被泼水”等现象成为一个个有趣的场景,甚至成为一个个“恶作剧”,这里面既有节日里不可缺少的男欢女爱,也有必不可少的“恶搞”行为,任何文化娱乐活动都不可或缺这类内容,只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都不应该随意污名。所以那些西装革履先生或装腔作势小姐们,实在不能感受“野蛮”的泼水洗礼,最好还是留在酒店里。

  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