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赵宁辉在为患者做咨询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伏秀丽 |
![]() |
赵宁辉 |
![]()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伏秀丽 刘加文
当下,帕金森病已经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外的第三大中老年人健康“杀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为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共同守护健康与生命的美好。都市时报春城名医栏目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宁辉为广大市民普及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
帕金森病
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赵宁辉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静脉性震颤,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手、脚、头部会抖动”;肌强直,患者会感到全身肌肉僵硬;行动迟缓,患者平时活动时速度慢、灵活度下降;姿势和步态异常,患者行走时有特殊的姿态,身体向前倾,小步向前挪动。这些症状会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赵宁辉表介绍说,据调查,我国帕金森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全球水平,全球约一半的帕金森患者来自中国。目前,我国帕金森患者已超过300万名,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达1.7%,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约占10%,每年新增1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帕金森患者会越来越多。
帕金森病积极治疗
能改善症状
“帕金森病虽然无法治愈,但并不意味着就不用再治疗!”赵宁辉表示,帕金森病是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来控制症状,以防止帕金森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步态不稳、平衡协调变差后导致的摔倒伤,活动受限后长期卧床带来的呼吸系统疾病等等。“所以一旦确诊帕金森病需要积极接受治疗,通过有效诊疗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周期及质量。”
目前,临床上针对帕金森病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与运动疗法等。赵宁辉表示,帕金森发病早期往往通过药物治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药物治疗并不能使患者症状得到长久缓解,药物疗效较好的阶段一般只有3到5年,随着药量的逐步增加,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开关现象,或者是异动症等等。如果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了,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包括脑深部核团毁损和脑起搏器治疗两种技术。其中,目前全世界的帕金森病医生更建议患者能够行脑起搏器治疗,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和运动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赵宁辉提醒:正常人如果发现自己手颤、脚颤、走路慢、活动迟缓、身体僵硬等疑似帕金森病的表现时,要及早到神经科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帕金森患者往往优先就诊于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协同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康复科,共同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充分发挥综合医院资源优势,多学科联合协作,筛查、诊断、评估、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及术后的程控、康复一体化管理,首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联合门诊,实现帕金森病“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的诊疗模式。
※栏目介绍
都市时报·春城名医栏目通过发布最新医疗资讯、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搭建起医患有效沟通平台,提高大众对疾病的认识。栏目邀请昆明地区公立三甲医疗机构专家组成专家库。如果你也有健康困惑,可扫描二维码关注“都市时报大健康”微信公众号,看专家科普,还可入群咨询。
※专家名片
赵宁辉
赵宁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基金项目4项,获云南省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