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柔 |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柔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睡眠是人体的一种基础生理功能和主动过程,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保障正常生理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电子产品普及,人们的睡眠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期春城名医栏目,特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医师吕云辉科普睡眠的相关知识,教你如何“睡好觉”。
睡眠不足会导致健康出问题
据吕云辉介绍,人在不同的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长是不一样的,学龄前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是10—12个小时,小学生每天睡9—10个小时,中学生建议每天保证8—9个小时睡眠,高中及大学生每天要睡8个小时左右,成年后也要保证每日7—8个小时睡眠,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要保证6—7个小时睡眠。
“睡眠是健康的基础,睡眠不足会导致出现健康问题。”吕云辉表示,睡眠不足首先会影响大脑功能,如出现焦虑、抑郁、记忆损害、老年痴呆、反应迟钝等情况;如果睡眠中伴有打呼噜、憋气等情况,除了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缺氧、动脉硬化;长期失眠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另外,消化系统也可能会受损,失眠的人特别容易发生溃疡、消化不良,而有慢性胃病的人也会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长期失眠还会导致内分泌代谢受损,引起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问题,并导致免疫力受损,严重失眠还可能跟癌症的发生有关。
“科学的睡眠不仅要保证睡眠时间,睡眠还应该有规律。”吕云辉表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平时熬夜,白天或者周末来补觉,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健康的。他表示,睡眠应遵循其规律,昼夜颠倒的睡眠达不到睡眠该有的效果。“长期熬夜的人,表面上白天补一觉好像能恢复精力,但是并不能真正恢复睡眠该有的功能,日积月累,身体还是会出问题。”因此,吕云辉建议,早上可以早起,但晚上不要熬夜。
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状况应及时就诊
打鼾、失眠、异态睡眠是最常见的三种睡眠疾病。其中,很多人都有打鼾的情况,但并非所有打鼾都需要治疗。吕云辉表示,单纯的打呼噜危害不大,但有约四分之一的打鼾人群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身体缺氧、损害健康,这就要引起警惕了。“可以通过鼾声来简单区分,它和音量大小关系不大,而是和鼾声是否连贯有关,如果鼾声忽高忽低,中间出现卡顿,或者音调有变化,说明气道存在狭窄,这种类型的打鼾就一定是要到医院就诊。”另外,还可以通过白天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如果夜里打鼾,白天精神抖擞,那通常说明睡眠质量没有问题,但如果起床后感觉到疲倦、头昏、口干、瞌睡等,那说明可能存在呼吸暂停,需要及时就诊。
另外,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少困扰。导致失眠的原因包括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精神及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原发性失眠障碍等。
对于失眠的治疗,吕云辉介绍,除了药物治疗,还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物理治疗就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如声、光、电、磁来治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就是纠正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知,比如有的人担心睡不着就早早地上床躺着,反而打乱了睡眠规律,通过纠正认知加上借助科学的睡眠行为训练,可逐步改善睡眠,重塑合理的睡眠认知模式。”吕云辉提醒,如果出现连续长时间的失眠,应及时就诊。可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准确评估睡眠质量,判别失眠类型及严重程度,确定失眠的病因,再给予个性化精准治疗。
※栏目介绍
都市时报·春城名医栏目通过发布最新医疗资讯、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搭建起医患有效沟通的平台,提高大众对疾病的认识。栏目邀请昆明地区公立三甲医疗机构专家组成专家库。如果你也有健康困惑,可扫码加入“都市时报大健康交流群”,由专家为你科普知识、答疑解惑。
※专家名片
吕云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分会副会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昆明市睡眠医学技术中心主任,获得昆明市“十百千”工程人才称号。